机动车超速行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已成为“马路第一杀手”,超速行驶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驾驶人反应能力下降,容易疲劳和误操作。 由于车速高,驾驶人对周围环境情况的观察时间和反应时间减少,没有足够的时间发现危险情况,难以及时采取紧急措施。而且随着车速的提高,驾驶人的视力也会下降,容易出现注意了前方,忽视了周围情况。实践表明,车速增高时,驾驶人的注视点越凝视远方,视野角度会越小,视力会越模糊。而且长时间高速行驶,驾驶人容易疲劳,在操作方面容易出现失误。 二是反应距离延长。 随着车速的提高,人和机动车的反应相对延长,当机动车的行驶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时,一般人意识到危险到实施刹车动作反应时间大致需要0.7秒至1秒,反应距离约为17米。 三是制动距离延长。 首先,随着车速的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降低,摩擦系数下降,制动距离延长,需要停车时不能及时将车停住。因为制动距离的长度与车辆行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速度增加一倍,制动距离要增加至4倍。 其次,车辆转弯时的离心力加大,离心力的大小也是与车辆行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车辆受增大的离心力的作用,容易出现侧滑、追尾甚至侧翻现象。另外,车速提高后,车辆的震动和颠簸也将增大,影响车辆的安全行驶。 四是干扰正常车流。 超速行驶左右开弓,会干扰正常车流,给其他驾驶人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刺激和打击,驾驶人若此时应变能力不强,会被突如其来的危险情况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失去对车辆的控制。 五是加重事故后果。 运动着的物体所具有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运动速度的2次方成正比。这表明机动车在与其他车辆或物体撞击时,速度越快,本身所受到的冲击力越大,同时给对方的冲击力也越大,导致严重损害后果。(交宣) 编辑:李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