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区法院始终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诉源治理为核心,不断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着眼“四个强化”持续推进特邀调解员队伍建设,择优选聘(续聘)特邀调解员三批、101人次,促进矛盾纠纷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受理的民事案件增幅明显降低,2021年民事案件增幅达44.90%;2022年截止6月30日,民事案件增幅为11.43%,切实为审判减轻了压力。
一、强化资源整合,打造解纷主阵地。以诉调对接中心和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支点,将多元解纷触角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广泛吸纳包括社区干部、行业协会、工会、妇联推荐的行业人才以及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律师、仲裁员、退休政法干警等作为特邀调解员,融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等高效开展多元解纷工作,经过三年“扩容”,调解员的知识构成更加多样,身份构成更加多元。
二、强化保障作用,提供解纷硬支撑。有效发挥诉调对接中心的统一协调作用,专门负责诉前调解案件委派、案件记录和跟踪、问题汇总协调、答疑解惑、数据统计和分析等工作。2020年,共委派诉前调解案件2583件,委派结案2070件。2021年,共委派诉前调解案件3571件,委派结案3491件。2022年截止6月30日共委派诉前调解案件1810件,委派结案1734件。强化调解业务指导,积极组织调解员专业培训,通过庭审指导、案例指导、司法确认讲评、线上培训等形式提高调解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建立奖惩机制,评选优秀调解员,对成绩突出的调解员进行奖励,对违反调解制度的调解员,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三、强化突出优势,推进解纷新模式。通过“请进来”(即驻院调解)补强诉前调解程序,红塔区法院现有驻院调解员1名,2021年共调解成功案件259件,占诉前调解成功总数25.37%,2022年截止6月30日调解成功133件,且成功调解了涉案标的近千万元的合同纠纷案,有效过滤了矛盾纠纷进入诉讼,缓解了人案矛盾。通过“走出去”(即聘请特邀调解员(组织)在其所在地开展调解工作)充分发挥调解员的熟人熟地优势,进村入户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今年以来,红塔区法院特邀调解员采用“生效裁判+诉前调解”模式成功调解了35件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通过“一进一出”两种灵活的工作模式,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是开展调解工作的场所,同时也是普法的前沿阵地,扩大了诉前调解的宣传力度。
四、强化模式推进,实现解纷高质效。2021年度,诉前委派调解案件3571件,调解成功1021件,与2020年相比,分别上升38.25%、103.45%,特别是成功调解了涉某超市137件买卖合同纠纷批案,涉杨某某劳务合同纠纷案23件。2022年截止6月30日,调解成功708件,成功率39.12%,切实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减轻了当事人诉讼成本,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随着“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的不断推进,司法确认的法律保障作用日益凸显,2020年,共受理司法确认案件317件。2021年,共受理司法确认案件661件。
2022年截止6月20日,受理诉前调解确案件435件,受理诉前调解书6件,在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极大地缓解了办案压力、提高了诉讼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