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激动,莫生气,你们先说一下事情经过和各自的诉求。”2023 年12 月26 日10 时许,记者来到玉溪市公安局江川分局宁海派出所一楼的张国斌专家调解室,见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张国斌时,他正在安抚当事双方的情绪。当时他正在调解昆明一家电梯公司与电梯产品销售人员间的纠纷。
经过张国斌的耐心调解,双方情绪逐渐缓和,但因为一方没有提供相关证据,调解中断,待提供新的证据后再行调解。
61岁的张国斌告诉记者,很多人慕名前来找他调解,由于要调解的案件太多,他经常要工作到下午3 点才吃中午饭,有时一天才吃一顿饭,忙得上厕所都要小跑着去。
从小“调”起 避免“民转刑”
2022年3月,张国斌从江川区公安分局大街派出所退休。2022年4月以来,他被聘任为江川区宁海街道宁海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
2022年5月初,江川区司法局宁海司法所接到公安机关发来的提醒函,提示该区海浒社区的杨某和陶某的打架纠纷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经调查,这是一起同村居民因车灯晃眼引发的矛盾纠纷,后来逐渐升级差点引发命案。进入调解程序后,张国斌通过调查掌握了纠纷经过,他热心、耐心、细心地反复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抓住双方当事人“心里堵着一口气”这一关键点,让双方换位思考,各退一步。通过3次调解,双方终于握手言和并达成赔偿协议,给彼此写下谅解书。事后,双方当事人还特意邀请张国斌到家里做客以表示感激之情。
“很多矛盾只要能及时化解,就能够有效避免‘民转刑’案件发生。”张国斌说,有着多年派出所工作经历的他目睹过无数起“民转刑”案件,一件件由日常口角酿成的惨案,让他认识到一件刑事案件的发生并不是无迹可寻、空穴来风,如果能及时调解疏导或许就能够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尽早消除,进而避免刑事案件发生。
创新调解方法 疑难纠纷获解决
2022年12月初,江川区螺蛳铺村发生一起因合同纠纷导致一方将装载机堵住另一方砖厂大门的矛盾纠纷。
进入调解程序后,张国斌调查得知双方因砖厂转让合同发生纠纷,已经江川区人民法院、玉溪中院判决,要求李某赔偿张某138万元。李某不服二审判决,未如期履行赔付。张某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李某和妻子的银行账户被冻结,而李某患病急需钱治病,发现账户被冻结,一气之下就用装载机围堵了砖厂大门。张国斌对矛盾原因进行分析,找到调解突破口,同时从情、理、法角度劝解双方。经过2次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张国斌认真总结调解经验,创新调解方法,探索出一套“以案说法、回避迂回、换位思考、背靠背劝说教育”的调解方法,顺利调解了多起纠纷。自受聘为专职人民调解员以来,张国斌共主持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00余件,调解成功已形成规范卷宗申报“以案定补”278件(其中疑难重大纠纷12件),调解协议涉及金额达738.6万元。
13次上门调解 群众赠送锦旗
2023年12月25日,当事人张某将一面印有“知民情解民忧,以公正调和解”的锦旗送到张国斌手中。经过13次调解,张国斌和派出所民警成功化解一起因建房引发的邻里纠纷。
2023年11月26日,江川分局宁海派出所接张某报警称,他和邻居因为建房问题产生纠纷,请求处理。民警迅速赶到现场,了解得知张某和王某是邻居,因张某家老房子的房檐影响到王某家建盖新房,双方发生矛盾,多次争吵。民警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但双方情绪激动,不肯退让。为防止矛盾激化升级,民警联合调解员和村组干部先后12次上门为双方做思想工作,但双方仍不让步。12月7日,社区民警联合调解员张国斌再次组织调解,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协议。
“调解工作过程虽然麻烦,但我热爱这个职业,每当看到当事双方握手言和,我就会有强烈的成就感。”张国斌说。
2022年5月,张国斌被玉溪市公安局表彰为2021年度“五优”群防群治力量优秀联防队员;2023年5月,他被江川区授予第八届江川区道德模范;2023年9月28日,他获司法部授予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只要群众还需要我,我就会将人民调解工作一直做下去。”张国斌说。
来源:云南法制报(管继方)